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
  • 评论
  • 收藏

蛟河便民网 2022-10-12 450 10

豆粕豆油简介及期货价格研究框架(二)

白癜风遗传吗

  全球豆粕供需

  (一)全球豆粕供给

  豆粕保质期较短,仅能储存 40 天左右,因此长途运输豆粕性价比较低,各国多采取进口大豆、在本国生产豆粕的形式弥补本国国产大豆不足的需求。大豆的供给决定了豆粕的供给。本报告对大豆供给作出略述,更多大豆价格研究信息参见《大豆及大豆期货价格研究框架》。

  在全球油料作物市场中,大豆是第一大油料作物。USDA 数据显示,2021/2022 年度,全球油料作物产量共 6.0 亿吨,其中大豆产量 3.5 亿吨,位居油料作物首位,占全球油料作物总产量的 58.76%。从油料作物出口结构看,大豆出口量也位居油料作物第一。USDA 数据显示,2021/2022 年度全球油料作物出口量 1.8 亿吨,其中大豆出口量 1.6 亿吨,占据全球油料作物总产量的87.27%。

  收获面积方面,全球大豆收获面积处于稳定上升状态,巴西和美国大豆收获面积位居前列。USDA 数据显示,2022/2023 年度全球大豆收获面积为 1.3 亿公顷,较 2010/2011 年增长 29.37%, CAGR 为 2.00%。2022/2023 年度巴西大豆收获面积 4200 万公顷,占比 31.31%,美国大豆收获面积 3541 万公顷,占比26.40%。其余大豆收获面积较高的国家有阿根廷、印度、中国、俄罗斯等。

  从产量总量看,全球大豆产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。2022/2023 年度全球大豆产量 3.91 亿吨,同比上升 10.96%,2010-2022 年 CAGR 为 3.05%。

  全球大豆产量高度集中,分布在南美、北美和亚洲。巴西、美国、阿根廷是大豆产量最高的三个国家。USDA 数据显示,2022/2023 年度,巴西大豆产量1.49 亿吨,占比 38.07%;美国大豆产量 1.23 亿吨,占比 31.33%;阿根廷大豆产量 5100 万吨,占比 13.03%。巴西、美国、阿根廷大豆产量合计占比 82.42%。

  全球大豆出口量整体处于上升趋势。2022/2023 年度,全球大豆出口量1.69 亿吨,同比增加 9.56%。2010-2022 年 CAGR 为 5.72%。

  (二)全球豆粕消费全球

  豆粕消费量呈现整体上升趋势。据 USDA 数据,2022/2023 年度,全球豆粕消费量 2.52 亿吨,同比增长 4.04%,较 2010/2011 年度增长 48%,CAGR 为3.04%。

  全球豆粕消费集中在中国、美国、欧盟和巴西。据 USDA 数据,2022/2023年度,全球豆粕消费量 2.52 亿吨,其中中国豆粕消费量 7429 万吨,占全球豆粕总消费量的 30%,美国豆粕消费量 3556 万吨,占全球豆粕总消费量的 14%,欧盟豆粕消费量 2864 万吨,占全球豆粕总消费量的 11%,巴西豆粕消费量 2015万吨,占全球豆粕总消费量的 8%。中国、美国、欧盟、巴西豆粕消费量合计占全球的 63%。

  豆粕消费主要用于饲料,工业用途和食品用途极少。2022/2023 年,全球豆粕消费量 2.52 亿吨,其中饲用消费 2.50 亿吨,占比 99.12%。食用消费 79.7 万吨,占比 0.32%,工业消费 141 万吨,占比 0.56%。食用消费和工业消费占比可以忽略不计。

  我国豆粕供需

  (一)我国豆粕供应

  由于上文已经提到的豆粕保质期原因,豆粕难以长期存放,多采用就地生产的形式满足需求。大豆的供给决定了豆粕供给。

  我国大豆生产集中在东北主产区、黄淮主产区和西南主产区。USDA 数据显示,2014-2018 年,东北主产区黑龙江省大豆产量占据全国的 42%,内蒙古占据11%,吉林占据 3%;黄淮主产区安徽省大豆产量占据全国的 7%,河南占据 4%,江苏和山东各占据 3%;西南产区四川省大豆产量占据全国 6%,云南占据 3%。东北主产区、黄淮主产区和西南主产区大豆产量合计占据全国的 82%。

  中国大豆生产发展缓慢。USDA 数据显示,2000 年我国大豆收获面积为930.7 万公顷,2022 年为 890 万公顷,减少了 4.37%,CAGR-0.20%。2000 年我国大豆单产 1.66 吨/公顷,2022 年增加到 1.97 吨/公顷,增长率 18.67%,CAGR为 0.82%。2000/2001 年我国大豆产量 1540.9 万吨,2022/2023 年我国大豆产量1750 万吨,增长率 13.57%,CAGR 仅为 0.61%。

  我国大豆压榨量迅速上升,增长速度远高于全球大豆压榨量。2022 年,中国大豆压榨量 9500 万吨,同比增长 9%,较 1995 年的 747 万吨增长了 11 倍有余。2022 年全球大豆压榨量 3.27 亿吨,同比增长 4%,较 1995 年增长 192%,将近两倍。中国大豆压榨量增速远高于全球大豆压榨量增速。

  大豆进口来源集中,主要来自美国和巴西。国家海关总署数据显示,2021年我国进口大豆 9651 万吨,占世界大豆总出口量的 59.68%,占国内大豆总消费量的 82.77%。进口大豆的 60%来自巴西,美国大豆占 33%。巴西和美国进口的大豆合计占比 93%,进口来源十分集中。近年来从美国进口大豆量持续减少,从巴西进口大豆量呈增加趋势。

  进口量在第二季度最高。路透数据显示,从季节性图来看,我国大豆进口普遍在第二季度的五六月达到峰值。原因是该时段处于南美大豆收获上市高峰期,进口成本较低。

  江苏、北京为大豆最大进口省市。从我国大豆进口量看,2021 年江苏为我国大豆进口最多地区,进口量 1509.8 万吨,占全国大豆进口量的 15.64%,北京排名第二,进口量 1503.2 万吨;其余进口较多的省份有上海、山东、天津、河北、广西等。

  (二)我国豆粕主要消费用途为饲用消费

  我国豆粕主要用于制造饲料。据 USDA 数据,2022/2023 年度,我国豆粕消费量 7429 万吨,其中饲用消费 7312 万吨,占中国豆粕总消费量的 98.42%,工业消费 118 万吨,仅占中国豆粕总消费量的 1.58%。

  饲用需求拉动我国豆粕需求量上升。2000-2023 年,我国豆粕消费量从1500 万吨增长到 7429 万吨,增量 5929 万吨。其中工业消费从 0 增长到 117.5万吨,饲用消费从 1500 万吨增长到 7312 万吨,增量 5812 万吨,占总增量的98%。

  (三)豆粕饲料消费主要集中在猪饲料和肉禽、蛋禽饲料

  我国豆粕饲料消费主要集中在猪饲料和肉禽、蛋禽饲料。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,我国豆粕饲料消费中,用于生产猪饲料的豆粕占豆粕饲料消费总量的 46%,用于生产肉禽饲料的豆粕占比 22%,用于生产蛋禽饲料的豆粕占比 18%,用于生产水产饲料的豆粕占比 7%。其中猪饲料豆粕消费和肉禽、蛋禽饲料豆粕消费合计占比 86%。

  经历 2017 年-2018 年的下降后,我国饲料产量近年来持续回升。2017-2018年,由于猪瘟影响,生猪产能下降,对饲料的需求下降,以及上游原料价格波动等原因,我国饲料产量连续两年下降,之后处于回升状态。2021 年我国饲料产量 3.17 万吨,同比增长 7.98%,超越下降前水平,达到新的高位。

  我国饲料生产主要种类为猪饲料和家禽饲料。据 Wind 统计,2022 年上半年,我国饲料总产量 1.37 亿吨。其中猪饲料 6031 万吨,占比 44.18%;肉禽饲料4114 万吨,占比 30.13%;蛋禽饲料 1546 万吨,占比 11.32%;水产饲料 1089 万吨,占比 7.98%;反刍动物饲料 724 万吨,占比 5.30%;宠物饲料 53 万吨,占比 0.39%;其他饲料 95 万吨,占比 0.70%。

(文章来源:中信期货)

文章来源:中信期货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分享

邀请

下一篇:暂无上一篇:暂无

最新评论(0)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蛟河便民网  

© 2015-2020 Powered by 蛟河便民网 X1.0

微信扫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