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娱综艺下限再度被刷新。 最近,一档名为《美好年华研习社》的综艺“出圈”了。 刚点开的时候,她姐看到造型古风,宽袍大袖,还欣慰于越来越多的国综开始认真对待传统文化了。 结果细看内容,一时气到不知先从哪点骂起。 这档节目号称以聚焦中华古典文化,传播中华文明之美为己任。 比如这期,让一群年轻人穿古装演一出《红楼梦》。 为了效果更好,节目组甚至请来了87版《红楼梦》的造型师杨树云老师。 然而你猜怎么着? 服装舞美做得再精致华丽,也掩盖不了节目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文盲本色。 现场但凡有一个演员看过《红楼梦》,稍微了解自己所饰演的人物,都不会进行这样的表演。 心性从来高洁的黛玉,竟然会觉得自己是大观园里最没用的。 图源:网络 而她安慰自己的理由,则是“宝玉不需要自己有用,那我就美美地来,美美地走”。 这是怎样自我物化的娇妻思维? 图源:网络 原著中“才自清明志自高”的探春,眼界从来都是“但凡是个男人,可以出得去,我必早走了,立一番事业”。 然而在台上,竟然会因为自己是庶出,不能嫁给王孙公子而自卑。 图源:网络 还有妙玉。 论诗词才华 林黛玉称我为诗仙 论茶艺 我用的茶具 贾府有也没有 而我的排名 排在第六名我都嫌低了 难道我不应该排在第一吗 图源:网络 雌竞,这是雌竞吧? 最好笑的是,身为林黛玉侄子的贾兰,竟然称其为表姨。 图源:网络 编剧连最基本的贾府人物关系都没理清,还敢做这档致敬《红楼梦》的节目。 可要由此说国内综艺都没文化,又过于绝对。 毕竟最近很多节目都在邀请文化人做嘉宾。 比如最近的《脱口秀大会》,请来了作家刘震云。 不久前的《向往的生活》也请去了许知远和刘震云,且效果都不错。 同样是蹭文化的热度,为什么不同的综艺出现了如此两极的评价? 是时候聊聊内娱最近的文化热了。 的确,每次有文化人登上综艺总会出现一些不一样的化学反应。 譬如几天前,刘震云登上了《脱口秀大会》。 一来,就以作家咬文嚼字的角度,将节目中“领笑员”的称呼,改成了“见笑员”。 图源:网络 理由是,“‘领笑员’这个称呼像是《脱口秀大会》的笑都是领出来,但这个席位其实是看到了台上演员的表演才会笑,所以应该叫‘见笑员’”。 一个字的改动,既阴阳了某些明明不好笑,却要求观众尬笑的综艺节目。 又用“见笑”“贱笑”的谐音梗活跃了现场气氛。 图源:网络 点评环节,刘震云的发言也别具一格。 他不讲是否好笑,也不从自身出发,而是根据脱口秀演员的内容进行文案分析。 譬如何广智讲了一个自己穷时买不起雪糕,等赚到钱了,哪怕是冬天,也要买一根雪糕补偿自己的故事。 别人听笑了,也就过去了,而刘震云则分析了这个故事夏天和冬天,穷和富的对比,是一种写作中,前后呼应的结构技法。 图源:网络 讲着讲着,还联想到《卖炭翁》中利用天气讲述底层人民的谋生艰难,而何广智也是用天气反衬自己久贫乍富后的内心变化。 图源:网络 再比如小佳在台上讲了去世的父亲。 刘震云说自己是在小佳讲着父亲,忽然提到自己问李诞想怎么死,李诞回说“醉生梦死”时拍的爆梗灯。 图源:网络 他觉得这是一处闲笔,是文学创作中很妙的一种写法。 图源:网络 而还有一个点,则是父亲去世两个月后,小佳忽然收到父亲生前在网上买的柚子。 图源:网络 一个普通的柚子,却承载了父子时过境迁的人物关系,颇有“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,今已亭亭如盖矣”的韵味。 虽然刘震云的点评没有立足脱口秀,但角度确实新鲜别致。 这是独属于文字工作者的视角,不失为一种新意。 不过,结合之前刘震云参加的综艺看,显然他被观众喜欢的并非是独自点评,而是和他人的言语交锋。 《向往的生活》里,“三句话,让黄磊为我加了三个菜”已经成了综艺名场面。 图源:网络 提起来刘震云与人交锋的过往,就不得不提他在《开拍吧》里与陈凯歌的互怼日常。 要知道,陈凯歌可是在《演员请就位》怼到“三如”创始人李成儒哑口无言的存在。 图源:网络 能与陈凯歌你来我往,甚至略占上风,口齿功夫可见一斑。 《开拍吧》的背景是,刘震云、陈凯歌、陈思诚和舒淇四位绿灯会投资人按照上一期赚钱的多少,从高到低奖励金椅子、银椅子、铜椅子、木椅子。 谁知刘震云坐上金椅子时,遭到了其他三人的集体“攻击”。 陈凯歌指着刘震云说“这一天是得意洋洋”。 图源:网络 刘震云用他特有的节奏和强调,不慌不忙对着主持人张绍纲说: “绍刚,我突然发现自打我坐上这个金椅子,场里场外,就绿灯会的其他三位同事,就是羡慕、嫉妒、恨。 风言风语、冷嘲热讽,一直不断,但是的话,作为一个物质和精神的富有者,我不跟他们一般见识。‘任凭风吹浪打,胜似闲庭信步’。” 图源:网络 一番调侃把全场都逗乐了,意思是,我知道你们嫉妒我厉害,但正因为我厉害,才不跟你们一般见识。 而陈凯歌哪能就这么放过他,继续“攻击”刘震云道:“你刚才说‘笑到最后才得最好’,这可不是最后。” 图源:网络 不想刘震云脑子转得飞快,听后立马回说: “凯歌导演说的是对的,‘笑到最后笑得最好’,但是你一开始都没笑,一直不笑,你怎么笑到最后?怎么能笑到最后呢?” 这一下,彻底把陈凯歌怼得哑口无言了。 这种互怼的小片段可以说在刘震云的综艺比比皆是。 也正是这些幽默敏捷的辩论名场面,让观众发现,原来曾经以为高不可攀的文化人,私下也可以这么可爱。 相比于刘震云的初见惊喜,文化梗的魅力还足以让一个人的风评逆转。 许知远就是一个典型。 因为在对谈节目《十三邀》中始终散发着一种与流行文化格格不入的隔阂感,许知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都被网友嘲讽过于“装x”。 而一切的转折点,就在他参加《吐槽大会》后。 好笑又锋利的文化梗从他口中缓缓而出,顿时让全场充满了快活的空气。 吐槽张大大攻击自己的样貌,许知远用的是亚里士多德的名言: “审美的偏狭,是一种智力的缺陷。” 图源:网络 调侃金星,用的是闰土梗。 “金星,金小姐,她有一种把全世界的事都变成家长里短的能力。 我想,即使鲁迅上了她的节目,她也就是问问,在北平一个月挣多少钱呢,你的故居是租的还是买的,后来跟闰土还有联系吗。” 图源:网络 最好笑的,是分析王建国和李雪琴的“雪国”CP时,许知远的那一连串顶针修辞。 他说自己提到‘雪国“,他只能想到川端康成的小说《雪国》,这句话多少还带点他过往“装x”的语言风格。 然而他话锋一转,开始对现场每个人进行语言攻势。 “张大大,小说,是一种作家写的、假的事; 李诞,作家是一种你以为你在从事的职业; 阎鹤翔,职业你曾经拥有过……” 图源:网络 一贱三连,嘲笑张大大缺乏基本文学常识; 讥讽李诞虽然写过书,但并不配称为作家; 调侃阎鹤翔自从搭档郭麒麟混娱乐圈后,就彻底失业了。 扎实的文学功底,和精妙的语言结构秒杀全场,也彻底折服了现场以及屏幕前的所有网友。 文化人们,用他们广博的内涵,活跃的思维,以及灵性的发言打开了综艺内容的局限,也让屏幕前的观众有了更多会心一笑和哈哈大笑的愉悦。 因此,越来越多的综艺,吃到了邀请文化人的蛋糕。 许知远、刘震云这样的文化人,出现在综艺场域里并非偶然。 从某种程度来说,综艺爱邀请文化人,更像是一种投其所好。 因为近些年来,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通过各种渠道走红,为网友所熟知。 比如她姐前几天写过的余华。 因为电影《活着》的传播,也连带余华这个原著作者为世人所知。 但就在观众以为他是位和自己文风一样苦大仇深的作家时。 余华的“把快乐留给自己,把痛苦留给读者”“我们全家已经没有阑尾了”“我靠《活着》活着”等采访语录一个接一个出圈,一个比一个好笑。 余华,也就成了网友心目中的余·天生反骨·喜剧人·快乐·华。 图源:网络 再比如“法外狂徒张三”的创造者,刑法学教授罗翔。 因为在课堂上将扎实的刑法知识用猎奇的事例、幽默的表达缓缓道出,使得他迅速在年轻人聚集的B站出圈,还被年轻人称为“法学界郭德纲”。 图源:网络 也因此,自从2020年3月9日应邀入驻bilibili,罗翔在不到半年时间里成为B站历史上第二个粉丝量突破千万的UP主。 而第一个达到此成就的UP主,用了6年的时间。 还有在《奇葩说》做导师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擎。 刘擎在聊到“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要不要回”这一期里,用德国哲学家康德的一句“人是目的而非工具”直接出圈,成为年轻人心目中“理想主义者”和“人间清醒”的代言人。 图源:网络 还有因为频频发表女性主义见解而被看到的北大老师戴锦华、在疫情之下提出“消失的附近”概念的牛津大学人类学教授项飙,以及因讲解《红楼梦》而被网友喜爱的台大教授欧丽娟…… 图源:网络 他们或许走红的渠道不同,但吸粉的原因,无一不是其扎实的文化功底。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,就会有一段他们的发言在网上热转。 那些众人能感知,却不知道如何表达,以及一些自己都意识不到的感觉和思考,被他们以最简洁深刻的讲述出来,并得到治愈和引领。 图源:网络 我们会在迷茫时,被罗翔告诉我们的“爱具体的人,不要爱抽象的人;爱生活,不要爱生活的意义”而打动。 我们会在看到互联网上一群人为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争论时,对戴锦华“我不参与论战的理由”深以为然。 图源:网络 会在人际交往感到痛苦时,听到刘擎说“讨好和卑微,是永远不可能成为朋友的”而豁然开朗。 患有表达困难症的网友终于找到了“互联网嘴替”,也从他们的嘴里了解到了,原来文字还能有这样的力量,原来文化这么朴素而有力。 因此,受他们的影响,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去了解一个全新的课程,增长自身见识。 所以,文化人之所以越来越受欢迎,道理很简单—— 娱乐至死的反噬。 君不见因为互联网流行语泛滥,很多年轻人已经无法用正常语言交流。 图源:网络 君不见有些明星没文化到,连签名都有错别字。 图源:网络 君不见我们整个娱乐生活都已经变得幼稚而贫瘠。 因此,当网友发现娱乐圈已经寡淡成一滩死水,远方始终泛着生机的文化沃野,也就成了救赎之地。 观众才逐渐醒悟,想到去从文化知识中寻找生活的灵感。 因此,娱乐工作者也洑水而上。 当一些综艺节目已经无法用廉价的笑料吸引观众的目光,邀请文化人、激起一些不一样的化学反应就成了收视的良药。 可这样的方式注定治标不治本,只能为即将倒塌的文娱大树撑几根柱子,却挽回不了树根的腐烂。 综艺《美好年华研习社》就是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。 节目组设置主题为致敬《红楼梦》,肯定也是想乘一下最近的文化东风,显示自己的文化底蕴。 但讽刺的是,不仅编剧团队的文化水平不足以支撑起“致敬”二字,就连对原著的理解,也从根本上就是错的。 女演员对角色的认知有偏差的独白是其一。 更可笑的是,节目还让贾宝玉和一群男人坐在旁边对这群金钗进行点评。 书中一个个钟灵毓秀,各具风姿的女儿在这群男人眼里,就只有一个评判标准—— 是否适合跟我结婚。 图源:网络 王熙凤因为有着不输男人的手腕能力,首先被pass掉。 图源:网络 探春因为是庶出,同样被pass。 图源:网络 林黛玉有着旁人无法理解的性灵与自我,自然也要被pass掉。 图源:网络 而哪位金钗适合做老婆呢? 薛宝钗的“三从四德”被称为大观园最值得爱的女人。 图源:网络 李纨的安心守寡堪称妇德典范。 图源:网络 这是怎样一台古代版男性凝视现场啊。 在他们的眼里,没有一丝对大观园女性的真正尊重,他们看不到女性真正的价值。 黛玉的才华,探春的聪慧,凤姐的能力,之于他们,就只有是否能和自己结婚。 夏虫焉能语冰,井蛙不见江海。 庞博在《脱口秀大会》曾叹过: 在这个时代,人们只需用3分钟,就能在短视频上看完《红楼梦》。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。 然而《美好年华研习社》所表达的内容,已经不止于悲哀,完全是糟粕了。 说是在致敬名著,做出的内容却这般封建糟粕,竟然还自称宣传传统文化。 真正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什么呢? 学者欧丽娟,因为讲解《红楼梦》在网上走红。 在她的《红楼梦公开课》里,对每一个角色都有着全新的看法和深切的共情。 她心疼香菱,说她仿佛生来就是为了受苦的。 林黛玉苦,但她能用性灵将其升华,写出全书最美的诗作。 可香菱却自始至终都在承受着苦难,且没有产出任何有价值的事物,这才是这个人物最让人感伤难过之处。 她也为探春伸冤。 说很多人指责探春,说她讨厌赵姨娘是因为嫡庶心理导致的自卑。 但欧丽娟却在用大量事例证明,探春的区别对待,完全是对赵姨娘品行的鄙夷。 图源:网络 她还劝学生要多读书。 她说《红楼梦》中最警世的一句话,是薛宝钗说的: “学问中便是正事。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,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。不拿学问提着,便都流入世俗了。” 鲁迅曾说过,《红楼梦》是“经学家看见《易》,道学家看见淫,才子看见缠绵,革命家看见排满,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”。 欧丽娟的分析或有商榷之处,但即便不足,也不失为一种思考,一种启发,一种获得,这才是为往圣继绝学。 然而如今的娱乐圈,已然如同薛宝钗口中那些不读书的人,全部流入世俗。 哪怕想到用文化镀金,也只能落得了个让人耻笑的下场。 立身还须好读书,下笔当是腕有力。 我们不求如今的娱乐圈能像学者一样对观众进行教化。 但至少,不要将观众也一同拉进死水。她刊 皮肤管理培训 http://www.yanxikou.com/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分享
邀请